回归基金管理的常识
对于公募基金从业者来说,无论是行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还是步履艰难的时候,如果遵循基本常识推进业务,不因诱惑而变形,不因压力而摇摆,那么行业的发展会少些跌宕起伏,多些稳健力量
“个人投资者财富的变化,离不开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美国著名金融史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为先锋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共同基金常识》一书作序时如此写道。
公募基金无疑是财富管理行业中最具普惠特征的子行业,其发展模式和行业结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期,产品赚钱效应欠佳、投资者体验受损、基金发行不及预期……这种种情况交织在一起,又一次考验着公募基金从业者的智慧。此时思考和梳理行业发展的常识,可谓正当其时。
当前公募基金所遭遇的一系列问题,既缘于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投资收益的获取难度大幅增加,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基金行业前几年快速发展期“大干快上”时违背常识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基金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几乎是每一位从业者耳熟能详的金句,但每当牛市到来时,行业仍然难以完全遏制规模扩张的冲动,而后在市场低迷期遭遇投资者信任度下降的问题,进而导致本该底部布局的时候,得不到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基金行业如何摆脱这种周期性的桎梏,是最近被广为讨论的一个话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或许还是应回归基金管理的常识。
约翰·博格在《共同基金常识》一书中表示,基金管理应被定义为信托责任精神、专业竞争力和自律,以及着眼于长期。
国内公募基金诞生25年来,在市场几度牛熊更迭中,一代又一代从业者在切身体会中不断思考总结,留下了很多高度凝练的常识性论断。
比如,华夏基金前掌门人范勇宏说,规模是“管”出来的,而不是“卖”出来的。睿远基金创始人陈光明说,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管理欲望的行业,管理好客户的欲望,驾驭住自己的欲望,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对于公募基金从业者来说,无论是行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还是步履艰难的时候,如果遵循类似的基本常识推进业务,不因诱惑而变形,不因压力而摇摆,那么行业的发展会少些跌宕起伏,多些稳健力量。
令人欣慰的是,在当下的发展整固期,基金行业在积极行动,推出了一些从中长期维度来看有所裨益的举措。无论是降低费率、加强投教,还是发力投研、逆势营销,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强投资者信赖。这些能够从根本上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的举措,无疑都值得鼓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