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银行 >

扩大开放对中资银行影响有限,过程仍需防风险

2018-04-13 14:30  来源:成功财经网 阅读量:8602 

虽然中国金融开放已经讨论多时,但具体给出时间表的做法依然远超市场预期。

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最后一天,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宣布了12项中国金融扩大对外开放举措。其中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6项措施,将先期落到实处。

一位银行业专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目前中国金融开放不是迫于外部压力或是被动选择,而是针对中国经济改革、金融发展现实情况做出的主动选择;银行业对外开放可以提高金融体系资源分配效率;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还要注意开放与防范风险的平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外资银行获得“国民待遇”并不意味着没有监管,而是中外资的监管标准统一。“国内金融机构很多业务需要资质准入,这样的标准也应同样适用于外资。”

金融开放是内生发展下的自主选择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开放自有一套按照自身金融发展实际情况规划的时间表。

去年12月,银监会官网发布《银监会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通知,指出,将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支持外国银行分行从事政府债券相关业务、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资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业务,提高金融体系活力。

从五大行股改上市,引入外资银行参股,到目前银行业加速对外开放,放宽或取消银行等外资股比限制,其背后是中国银行业已经从内部改革开放阶段驶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

上述银行业专业人士指出,从竞争格局看,中国银行业已经成为世界上非常强大、相对稳健的金融体系。

中国拥有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新兴经济体中最多的;中资银行已经具备比拟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如果扩大开放,不会显著改变中资银行竞争力。

从规模上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约为200万亿元,全球排名前100大银行中有17家为中国的银行,中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已达约9%。从资产质量上看,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期约为1.8%,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3%。

此外,我国金融管理能力和银行监管能力大幅提升。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金融管理部门对于宏观经济管控是有力的,监管效能提高,并弥补监管短板,对于系统性风险有了比较好的防范。

例如,去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2017年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肯定了中国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监管成果。“监管在未来还需要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上述银行业专业人士指出。

开放过程中需防风险

上述银行业专业人士指出,中国金融业开放是主动开放,也是一个有序开放的过程,中国有自己的把控方式,目前方式已经逐步建立。

例如,今年2月24日,银监会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关于修改〈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开放银行业,最大限度减少外资行行政许可事项。

曾刚指出,上述监管文件系统整合了此前外资行行政许可“瘦身”的多项内容。此外,对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境内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整套规则的完善,弥补了此前的制度空白。

上述银行业专业人士指出,中国金融监管需要创造更公平的环境。例如,通过机制安排取代数量性限制,但外资在国内依然要接受审慎监管规则。可以考虑用金融审慎工具来取代数量监管工具,而不是用资产规模等一刀切的数量衡量标准,还要考虑到外资金融机构在某方面的专业技能,给其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曾刚认为,股东层面目前明确了将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未来业务准入方面的一视同仁值得期待,外资行的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过,政策落地还有一个过程,外资行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的开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即便政策落地后,以外资行实力也很难和中资银行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易纲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正抓紧落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到今年年底以前,还将落实六项金融开放举措。第一项即是,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

对于非银行领域特别是新兴的金融领域,也即将迎来逐步开放。上述银行业专业人士指出,这些领域本来就没有外资限制,但是由于各种现实、风险考虑,外资进入比较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