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宏观经济十大猜想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022年,经济走势将如何演绎,政策组合如何寻求最优搭配综合来看,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是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目标尽管2022年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经济发展机遇更大,各项改革将持续深入
GDP增速略放缓
东方金诚认为,2022年国内疫情有望继续得到稳定控制,经济运行将进一步向常态化回归但在局部疫情散发难以完全避免,房地产市场下行背景下,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2022年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5.5%可能性较大
川财证券预计,2022年实际GDP同比增速将在5.5%左右,稳增长,防风险,优结构是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目标。
赤字率或高于3%
2022年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万和证券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将积极加码,预计赤字率仍维持在3%以上,新增专项债3万亿元左右,碳中和,保障性住房,十四五重大项目等或是重点支持方向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至少会在两方面发力:一是基建投资力度会加大,主要投向新基建领域,二是促消费方面,政府会采取一些举措加强对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减轻老百姓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降准降息可期
对于2022年货币政策和流动性走向,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2022年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维持稳健偏松操作,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半年仍有可能小幅降准一次,LPR也有可能继续小幅下降
降息是否有空间李迅雷认为,2022年降息可能性增大虽然CPI会有所回升,但核心CPI并没有回升此外,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会继续回落,为货币政策适时调整创造条件
人民币汇率或先弱后强
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总体呈现升值态势。
招商证券认为,美元强弱和市场供求是影响明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核心因素预计2022年上半年美元相对强劲,但程度有限市场供求方面,考虑到疫情反复和全球产业链恢复缓慢,我国将继续受益于供应优势,并维持较高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和汇率指数形成支撑综合考虑,明年一季度后期至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可能偏弱,下半年将重新走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影响明年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仍会是多空交织,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物价压力不容低估
2022年物价会否涨声一片。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明年物价上行压力加大,控通胀将成为明年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考量。电动车渗透率加速提升,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百花齐放,供应链也更为开放,除了以功率半导体为代表的车半导体用量大幅提升,智能驾驶升级/磷酸铁锂占比回升/电驱总成集成度提升等产业趋势也在不断显现,海量增量市场带来诸多投资机会,有望重现2010~2013年智能手机创新大周期的投资机会。。
植信投资研究院报告认为,2022年CPI或将破三望四由于低基数叠加猪周期上行,CPI明年一季度后料将稳步回升,但PPI同比走弱对于核心CPI的拖累也会限制CPI过快上涨
消费增速向趋势回归
扩内需政策呼之欲出,为明年扩大消费指明方向。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扩大内需战略纲要的出台将为如何扩大消费指明更多方向综合经济周期,政策趋势,疫情扰动等因素,2022年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回暖,带动居民消费增速向趋势回归
李迅雷认为,2022年消费难有大幅回升但从长期看,消费方面应该可以大有可为
出口增速料回落
强劲的出口是支撑2021年经济的重要因素2022年出口会否保持高增速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2022年上半年外贸保持高增长的概率较大,但下半年出口增速或将有所回落。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2022年伴随着发达国家疫情管控放松,会带来供应链和航运物流效率恢复,中国2020年以来的出口高景气将面临挑战但海外供应链的恢复不会立竿见影,2022年出口出现断崖式回落的风险小
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
2022年,房地产市场会否迎来拐点。
连平预计,房地产市场可能逐步企稳明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将凸显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的新定位
稳将是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明年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
宏观杠杆率或阶段性回升
宏观杠杆率的定位决定了明年社融究竟需要多高增速,也决定政策需要放松的空间有多大。
西部证券认为,在明年稳增长政策基调下,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有望略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这会带来宏观杠杆率的阶段性回升。
江海证券则认为,如果2022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调,合意的社融增速将不用太高。
ESG关注度提高
社会各界对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重视迅速提升。
绿色低碳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大方向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不仅是中国庄严的承诺,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毕马威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海量投资,很多相关研究测算的投资规模都在百万亿元以上,这也为很多领域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