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白鹿网 -> 互联频道

机器人一定是人形吗?专家学者热议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24-08-12 02:23   来源:光明网   阅读量:11008   

??8月8日,由中关村智友研究院主办,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立德机器人平台联合主办的“2024科技创变者大会”,在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举办。国内外科学家、创业者、企业家及投资人等共同热议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路径。

??“目前智能涌现只是‘静态融通’,等待类脑的‘动态涌现’能力,实现真正的AGI。”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北大多媒体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铁军认为,未来3年,大模型扩展到视觉、听觉、具身、行动等通用智能,规模变大,尺寸变小,有望成为具身智能的“大脑”;未来10年,人类将全面进入智力时代,就像工业革命解放体力,就像电力革命解决能源流通,以智力为核心的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将构建完成;未来20年,行为主义和类脑智能(彻底连接主义)将发挥更大作用。2045年,结构仿脑、功能类脑、性能超脑出现,物理AGI到来。

??华中科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董事长总经理彭芳瑜表示,“未来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通过无处不在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传感、无处不在的智能,实现无处不在的制造。制造的未来趋势是人机共融,包括三个层次:人机空间共享、人机技能迁移、人机混合智能。后两个层次将突破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使机器人成为‘能工巧匠’。”

??在《基于生成式AI的机器人智能控制》主旨报告中,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表示,“现在的具身智能是‘大模型+机器人’,是人为强行把智能塞进机器人体内。未来,期待智能和本体能够有机结合,让机器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中涌现智能。”

??谈到具身智能高质量发展的进化路径,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认为,“具身智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需要在底层创新与应用场景中迭代。”创新创业穿越泡沫与调整周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公司而言,从具体商业需求出发,用新技术定义产品,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通过“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思路更容易活下来,也可以和大公司合作,甚至卖给大公司,大公司给应用场景和资金支持;另外一种是对于拥有丰富资源的平台公司来说,实现通用技术的突破,就能在若干行业广泛应用,能产生革命性的科技进步和产业拓展,不断融资,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更大的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头部或链主的有利地位,但死亡率也最高。

??机器人的形态是不是一定要人形?一定要有四肢呢?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戴盟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王煜如是说,“在一些工业场景中,我们看到工人基本上是坐在固定位置的,工件是送给工人的,所以“腿”的要求相当低。更重要的是臂、手、眼睛,通过一双灵巧手的配合,就可以将抓取、移动等动作执行完成,不见得是通过100%视觉就可以完全搞定的。”

??“最终,当我们要考虑到场景中每一个工序、每一道操作都作为一个模型时,那就是小脑模型。我狭窄地称之为:具身技能,也就是它有自主完成精准操作的技能,而且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得这些技能。”王煜说。

??在具身智能是实现AGI的最有效途径的主题分享中,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认为,“实物机器人的部署和数据采集,是具身智能技术通往AGI的关键。”在他看来,当下以及较近的未来,深度强化学习,还能做得更好的方向有四个,分别是:全身任意姿态或舞蹈等动作的,模仿深度强化学习;复杂地形下的,全身任意稳定运动;手部的,复杂物品或零部件,较复杂灵巧操作;基于图像或深度数据等感知数据的,强化学习导航避障。

??从技术探索与全球业务实践的角度出发,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分享,“智能工业机器人批量落地仍有三个挑战:技术新、要求高、链条长。”而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高速发展,技术要更新更快。企业要形成技术产品领先、业务领先、资本领先的正向循环。深耕核心技术,持续迭代产品,与合作伙伴不断拓展应用。

??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霄剑认为,具身智能的发展是一个从机器到人、人到智能体进化的过程,强调持续的学习与实践结合,尤其是通过多元传感器的广泛信息采集与筛选,构建智能体的感知与认知能力。这一过程不仅限于数字样本学习,更涉及信息的综合处理、理解与决策,使智能体能够在实际环境中灵活应对。

??在灵心巧手CTO周永看来,“具身智能的下一步方向,是多模态感知和交互算法。日常生活中的‘灵巧操作’,将成为具身智能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

??具身智能,作为一项平台型技术,其强大的通用性被视为破解工业领域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生产难题的潜力钥匙。与会专家们表示,要实现具身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广泛市场,特别是在“超级场景”中部署上亿台设备,还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其一,技术成果必须面向消费者,确保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融合,从而激发巨大的市场需求;其二,必须在精度与性能上实现全面的飞跃,确保在各类复杂环境中都能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这是通往“超级场景”的必由之路。

??会上,由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牵头的“青年科学家50人论坛”筹备发起仪式正式举行。该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共创、共建、共信、共赢的平台,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