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AAAPG国际会议在京举办
??第十二届亚非石油地球化学与勘探国际会议于2024年10月18-19日,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举办。AAAPG会议发起于1985年,是聚焦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前沿的一项周期性、研讨型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创始成员国,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次会议,2024年AAAPG会议再次在中国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亚非油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区域资源环境协同发展”,以应对亚非地区当前超深层与非常规油气领域,所面临的综合勘探开发和资源环境效应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难题。
??本届会议共有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能源企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英国、美国,当然还包括中国。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水昌主持,两院院士戴金星、贾承造、朱日祥、王铁冠、孙龙德、王成善、赵文智、金之钧、彭平安、沈树忠、郝芳、李宁共13位院士出席。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道伟,股份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院党委书记李国欣向会议致辞。来自国际能源信息署、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丹麦奥胡斯大学、美国中央密西根大学等6位国际知名学者、国内油气勘探领域6位院士及7位知名学家做大会主题报告。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道伟在致辞时指出,中国石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布局实施了“油气基础地质研究与实验新技术”“大气田成藏规律与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地质氢形成机制和开发技术研究”等一系列油气地球化学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项目,组建了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实验平台,形成了以“超深层多途径复合生烃理论”“湖盆咸化机制与源内油气富集”“地球系统演化与黑色岩系油气资源形成”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支撑了亿吨级油田、千亿方级气田的勘探发现。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国欣指出,亚非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全球能源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地球化学作为连接地质科学与油气产业的桥梁,是推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亚非地球化学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些全球能源科技问题,亟需国际油气行业全体科学家共同努力、加强交流,一起应对挑战。
??国际交流,观点碰撞绽创新。AAAPG会议先后在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举办。每到一个国家,都以国际化的方式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观点的碰撞创新。
??全球甲烷排放问题同样引发广泛关注。经合组织国际能源机构的Courtney Turich研究表明,目前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0%,并详细介绍了国际能源署应对这一问题的政策措施。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 Michael A. Abrams 教授发现,构造外运移、圈闭机制和储层相态对 非常规资源生产至关重要,需进一步研究外部充注对生产的作用机制、束缚油的贡献以及储层相态影响。
??Wang Boqing博士通过分析金刚石和生物标志物浓度曲线,提出尼日尔三角洲白垩纪和第三纪储层经历了多次不同成熟度的油气充注,表明深部白垩纪油源对储层中的烃类复合物有重要贡献。
??在氢气领域,北京大学金之钧院士分享了天然氢的勘探研究现状,探讨了氢气生成的机制,为氢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王晓梅教授聚焦“无机富氢流体与有机质复合生烃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水—岩—有机质加氢生气”和“H2—有机质加氢生气”两种加氢模式,展望了天然氢气资源大规模聚集的良好前景。
??在煤岩气领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李国欣教授回顾了中国煤岩气勘探开发的历程与现状,提出了该领域面临的三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他指出,煤岩气作为中国天然气持续增产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杨海风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勘探新进展与重大突破,指出未来将在沉积体富砂性预测、有效储层形成机制和预测、低渗储层产能释放等方向进行着力攻关。
??本次大会共设置4个分会场,聚焦区域油气勘探进展、超深层、非常规、分子与同位素、大数据分析与新技术、油气伴生资源与天然氢气等10个专题。分会专题报告引起了参会代表热烈讨论,为亚洲、非洲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地球化学和勘探领域的学者们搭建了一个丰富理论认识、聚焦技术瓶颈、明确攻关方向的广阔平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