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者遇到好编辑——《我的出版记忆》序言
赵致真 著名科普作家、制片人
赵萌老师的大作《我的出版记忆》即将面世了!她当了30多年编辑,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裳”,眼看快80 岁了,才轮到自己出一本书。这真是个“近水楼台”却“姗姗来迟”的好消息。

中国的编辑大军有几十万人,但确实没顾上多出点关于编辑的书。几本《编辑学概论》《编辑指南》,读起来未免太正襟危坐了。而《编辑部的故事》等电视剧又让人过于喜笑盈腮。社会上最缺少的,也许就是赵萌老师所写的这类生动鲜活的自传体书籍。
赵萌老师当然有资格写这本书。除了从业时间长,她还终身供职于名声皎然的北京出版集团;从最底层的“白丁”干起,一直到当上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出版集团策划总监;她主持的《少年科学画报》曾竭蹶经营,创每期发行50万册的纪录;她经历过许多像样的事,和中国各界达士名流都有密切交往和成功合作;她编辑的多部图书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文津图书奖,入选中国好书;她作为“魅力型领导”,能让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各得其所;她退休后仍然保持永不宁静的头脑,策划、编辑许多优秀读物;她还担任多个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赵萌老师“全波段”和“全天候”的编辑生涯历历可考。她几乎获得了一应俱全的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
我和赵萌老师虽然是30多年的朋友,但仍无法“粗粒化”概括她的编辑风范。最好还是谈几件我亲身经历的往事。
1992年,我突然福至心灵,发现为儿子、女儿订阅多年的《少年科学画报》是座富矿,完全能够以此为基础,摄制一部系列科普电视片。于是我通过114查号台,找到素昧平生的赵萌主编。我们竟然一拍即合,雷厉风行,3个月内完成了《凯丽阿姨讲科学》100集,同年暑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社会热烈欢迎。这次合作可谓“磨盘两圆,互得其便”,武汉电视台科普节目从此走向全国,并成为《科技之光》的前奏和序曲。多亏了赵萌老师有识有决,或者说有好编辑对好选题的直觉——而直觉当然是来自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赵萌老师结下了持久的友谊。
2012年,缘分未了。《少年科学画报》20年前的副主编钟制宪,已经成为北京出版集团的“掌门人”。她和赵萌老师一起,从我新出版的《造物记》中发现了可挖掘和拓展的空间,便向我郑重约稿,并为写作创造条件。当时赵萌老师已经退休,钟总专门聘请她作为特邀策划,带领几位青年编辑推动这个项目,使我大受感动。经过深虑长考,我决定重新制订写作计划,于是便有了后来问世的《播火录》。可见出版社和编辑的“巨大能量”造成的“时空弯曲”,足以改变一个作者的“运行轨迹”。
2016 年初,我的妹妹宋致新已经把父亲李蕤赴朝时的日记和写给母亲的家信整理完毕,但苦于“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找不到“识货”的出版社。2019年底,我明知道赵萌老师正因编纂《唤起全民族的抗战——“一二·九”运动人物记》忙得焦头烂额,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她忙里抽暇,评估一下父亲的文稿。哪知赵萌老师“见善若惊”,立刻推荐给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吕克农总编辑,并亲自担任这本书的特邀编辑。在反复阅读文稿后,两位老师建议打散书信和日记两大块的框架,按照时间轴,将书信和日记融为一体,使其浑然天成,并请妹妹从幕后编者走到台前,自始至终担任导读工作。我们听了都拍案叫好,欣然遵从。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赵萌老师和吕克农总编辑创造性的“金点子”,让这本书从“史料汇编”回归“文学作品”,出版后获得文津图书奖,入选 2023年度中国好书。妹妹每次在谈到创作体会时,都绝不敢“贪功掠美”,而要反复突出赵萌老师的重大贡献。
我这辈子也出过几本书,与编辑的每次合作经历,总是点点滴滴永难忘怀的。都说编辑是作者、读者、出版社之间的中心枢纽,编辑和作者是共生关系,的确言高旨远,语重情深。一个作者能遇上一个高明远识、心地纯正的编辑,真是最大的福分和最难得的缘分。
赵萌老师是口碑载道的“明星编辑”。她把整整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也把编辑的许多好品质集于一身。这本《我的出版记忆》,将把她的事迹和经验留给后辈,并汇入中国编辑的优良传统之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