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在即,年底掀销售热潮,2022年新能源车市能否继续火爆?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按照当前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再度退坡30%有机构指出,考虑到补贴退坡政策影响,叠加碳酸锂持续涨价,市场担心下游整车厂的承受力
日前,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多家汽车4S店了解到,补贴退坡在即,整车厂供应持续改善,经销商加大折扣力度,1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一派火热景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补贴退坡对消费影响有限但2022年,整车厂仍面临较为严峻的成本上涨压力
年底掀起销售热潮
补贴一年比一年少,越早下手买,优惠力度越大华北地区某4S店哈弗品牌销售经理王东告诉记者:进入11月以来,热门车型现车陆续到货近期正在做一些促销,争取冲一波销量
据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再退坡30%同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将至2022年底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位经销商处获悉,2021年四季度以来,整车厂发货速度有所提升,业内正积极备库,加大折扣力度,以应对年末销售旺季。人才是保障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盛骏电子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欧拉好猫是北京某4S店里的热销车型据其销售经理汪俊介绍,12月开票并上牌可享受最高4200元金融贴息以及500元现金礼包同时,店内承诺在2022年1月30日前未交付的车辆,给予60元/天代步补贴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根据终端价格监测结果,12月中旬,乘用车总体市场折扣率约为11%,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宝马门店了解到,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增购新宝马新能源车BMW iX3的客户可获得最高8000元礼遇或专属贷款金融/融资租赁利率优惠,置换客户可额外获得最高4000元礼遇
本周末店内销售指标是30辆,目前仅周六一天就卖出了20辆车,周日10辆的指标也已有5辆意向单上海某汽车销售点宝马销售经理李鑫表示,门店客流量最近两周明显增多,大概是之前的2—3倍打算在圣诞节和元旦节加大促销力度,厂家来多少车卖多少
补贴退坡成车企双刃剑
补贴仅针对售价在3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乘用车,高端新能源汽车不在补贴范围内,完全不受影响智己销售经理陈欢告诉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值得一提的是,换电车型的补贴不受30万元价格限制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车企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市场认可度不错的品牌来说,销量影响或不大,但对部分二三线品牌,补贴退坡后其部分新能源汽车价格竞争力下降
补贴占蔚来整车售价比例很低,对蔚来销量没有影响蔚来企业传播负责人马麟向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表示,我们有短期的保补贴政策补贴每年都退坡,目前补贴对市场的整体影响已经不大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上市的电动汽车中,特斯拉Model 3,Model Y,蔚来ES6,ET7等多款车型,比亚迪唐部分高配车型,广汽新能源AionLX部分高配车型,小鹏P7部分高配车型等,补贴前价格均超过30万元。
补贴退坡不会明显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但可能减缓增长速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采访时指出,部分企业也会因市场销售状态的旺销程度和成本上涨的预期调整价格价格敏感度高的小型电动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明年车企销售,成本承压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超预期增长,补贴退坡是大势所趋车企可以通过提升综合竞争力,调整价格,推出新配置车型,调整车型销售结构等措施应对补贴退坡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补贴退坡后,企业肯定会有一定的压力但可以通过车型升级改款所带来的产品力提升,抵消退坡带来的影响长安新能源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价格会出现短暂的波动并会迅速恢复正常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类似‘价格战’的竞争思维,强化自身研发投入,增强无人驾驶及智能座舱等前瞻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优质产品及服务闭环的打造与创新等,提升自身品牌在终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这些新能力将赋能相关车企应对新一轮的补贴退坡
2022年,车企不仅面对补贴退坡带来的销量下滑压力,还要面临动力电池涨价等成本压力近期,上游锂盐价格持续上涨突破20万元/吨大关,碳酸锂价格更超25万元/吨,动力电池涨价潮也正在酝酿中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相对燃油汽车的价格差距优势将有所缩小,市场竞争力也将被削弱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较高,给车企成本端带来不小压力
实地调研:补贴退坡在即,年底掀销售热潮,2022年新能源车市能否继续火爆。郭继顺说:“一方面,公司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加强对潜在员工的培养,通过阶段性前沿技术的系统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新技术的理解,认知和应用。另一方面,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对研发能力强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聘和实践培养,将在校研究与企业实习相结合,达到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效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