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扎根40余载广西侨港镇多元发展“变身”新侨乡
从7000多人到18000多人,40多年来,从越南回国、扎根广西北海市桥港镇的华侨,开枝散叶,人口迅速增加。从传统渔业到第三产业,昔日的难民安置点如今多元化,遍地开花,归侨侨眷安居乐业。
桥港镇镇长郑道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海外侨胞和香港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成功了。现在华侨和香港人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我们感谢祖国的关怀。10月1日国庆节,广西北海市桥港镇举办“国庆团圆面,归侨爱国情”,组织归侨侨眷一起品尝“国庆面”,一起吃年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表达爱国情怀。40年来,桥港镇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如今桥港镇的归侨侨眷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庆祝国庆和吃团圆面,所有归侨都比以前好。一家人住在一栋新大楼里,旧船被一艘大铁船取代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1978年携家带口从越南乘船来到北海的归侨陆瑞星和老朋友们在国庆节用一首咸水歌概括了桥港镇40年来的变化,表达了对祖国关怀的感激之情。
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归侨从越南漂洋过海来到北海,然后转移到其他安置点。其中,7000多名来自越南波万岛和姑苏地区的华侨渔民选择留在北海。当时有7000多名归侨得到安置。1979年6月,北海华侨渔业公社批准成立,这些难民和渔民得到妥善安置,并配备了安置楼、学校、医院、造船厂等基础设施。此后,他们在北海扎根,并开始建造新的家园,联合国难民署官员称之为“安置难民的典范”。
40年来,经过中国政府、归侨侨眷和各方的努力,北海华侨渔业公社发展成为华侨港口小镇,成为广西最大的渔业小镇和泛北部湾地区重要的海产品交易市场。
它是海外难民渔民居住的地方,其中一些人甚至曾经在渔船上生活过。回归之初,他们担心被安置在农场或林场。当时在华侨渔民眼里,上岸就像“把咸水鱼放在淡水里”,这也是他们坚决留在北海的原因之一。但如今,桥港镇重点发展以越南菜为主的餐饮、旅游、电商等第三产业,渔民在岸上有一条轻松的路,不再惊慌失措。
“华侨港以前是一片沙滩,现在全变了。刚回来的时候,一般都是钓鱼。现在退休了,每天出来唱歌跳舞。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游客很多,渔船也越来越大,我的孙子们也要上大学了。”住在桥港凤庆街附近的归侨吴说。
归侨带回来的越南鸡粉、越南春卷、越南卷粉等具有华侨和越南特色的菜系,是桥港镇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土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桥港镇,得益于华侨和越南文化、渔业资源和沿海资源的叠加,近年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据郑道富介绍,近年来,桥港镇通过打造风情街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北海乃至广西的美食中心和旅游打卡点。通过转产转业,桥港镇逐渐从传统渔业向第三产业转变,第三产业占桥港镇工业比重达到70%。桥港镇通过打造桥港风情街,发展海鲜深加工,不断增加归侨侨眷就业机会。桥港镇是中国最大的印支难民安置点,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难民署于1979年共同建设。
打造侨越特色小镇、国家摄影小镇、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乡镇治理示范镇等。。桥港镇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期。侨港镇外来人员生活不断改善,镇内商业服务、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健全。侨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