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白鹿网 -> 新闻频道

“农膜回收体系+示范”推进连云港市农业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17 16:11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6948   

连云港市全面落实农膜回收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建立“农膜回收体系+示范”废弃农膜回收工作模式,实行以“1+N” 废旧农膜回收体系建设为基础,推动中央、省、市农膜回收试验示范项目落地,推进再利用价值不高的废旧地膜进入农村垃圾回收处置系统,全年回收废弃农膜9000吨左右,立项加厚和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示范面积10万亩,农膜回收率连续4年超92%以上。

“农膜回收体系+示范”推进连云港市农业绿色发展

建立工作机制,推动质效双升。建立农膜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培育组建工作队伍,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形成上下联动、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全力推进,印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的通知》,细化部门职责,建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推进有力的工作新机制。累计投入资金300万元推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常态化开展,推进再利用价值不高的废旧地膜进入农村垃圾回收处置系统,定期对农膜回收工作开展核查,促进问题及时改进,确保整改率达100%。

创新工作机制,健全网络体系。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启动“1+N”模式,围绕废旧农膜网点建设基本工作,开展宣传交流、培训指导、联合执法、试验示范等N项工作,系统推进农膜回收。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28个,回收企业16个,同时加强收购网点建设管理,要有固定堆放场地、专门人员、计量设备、消防设施、记录台账等,保证回收网点正常开展工作。积极推动基层供销社深度介入废弃农膜回收工作,在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开设废弃农膜回收业务,发动镇街、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废弃农膜捡拾回收工作,汇聚多方力量织密回收网络,促进农膜应收尽收,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加强示范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膜回收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的示范力度。分别在赣榆区班庄镇、东海县温泉镇和洪庄镇、灌云现代农业园区和龙苴镇石门村等地开展可降解和无污染的环保型农膜新产品、一膜两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鼓励和引导农户使用生物可降解产品,多途径提高废旧农膜的可回收性。大力开展农膜覆盖技术指导,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减量替代研讨会,积极探索优新产品和模式,深挖试验示范中难点、缺点及盲点,减少农膜投入与损耗,提高农膜利用率。今年推进农膜减量替代项目落地,全市立项加厚地膜推广面积9万亩、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面积1万亩,推广技术涉及花生、西瓜、山芋、西红柿、洋葱等多种作物,

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全民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人民政府、企业及广大农民对农膜回收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全市共举办各级废旧农膜回收培训班20场以上,培训1250余人;在市农业信息网、连云港市电视台、县级电视台、灌云报、中国农技推广、农技耘APP、连云港日报等媒体上宣传报道废旧农膜回收工作15次,印发宣传手册21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325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积极参与地膜回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农膜使用者回收废旧农膜的主体责任和环保节约意识。

通过探索多措并举的高效治理模式,连云港市实现废旧农膜前端“减量化”,中端“闭环化”,末端“无害化”,废旧农膜治理成效显著,切实提升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水平,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农业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