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脸识别?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解锁生态监测新技术
如今,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大范围普及。但“鸟脸识别”,你又听说过吗?
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科研部门的大屏幕上,湿地内各个角落鸟类动态实时显示着,每只鸟都被标注出名字。这些实时画面便是出自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系统。
图:屏幕显示斑头鸺鹠停留在树枝上
图:屏幕显示苍鹭在构树上
AI赋能,自动识别鸟类种类、数量
据悉,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系统是广东首个汇聚湿地与鸟类专家的智慧,以专业视角打造的新型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的鸟类监测系统。
该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湿地鸟类及环境指标的全时监测、实时分析、即时决策,同时实现湿地生态监测调查与数据分析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
图: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平台
传统的鸟类调查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现场识别。而这一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方式。当画面中出现鸟后,AI赋能设备自动识别能力,它会自动辨认出鸟的种类,并记录数量、时间和录制一段视频。
监测到228种野生动物,捕捉有效数据1.5万条
截至目前,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监测体系已累计集成监测设备157个,包括摄像机39个、红外相机40个、监测杆39条以及环境监测设备39个,累计监测到228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通过AI自动识别捕捉到野生动物有效珍贵影像数据1.5万余条。这些数据除了用于鸟类监测,还为海珠湿地生态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宣传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素材,有力提升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效能。
图:摄像头可自动识别抓拍鸟类
此外,该系统通过长期、全方位的数据积累,将形成珍稀的数字资产,将有利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和长期监测体系的建设,为研究城市与湿地协同发展提供研究样本。
记者获悉,近年来,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现代科技手段开拓“湿地+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启动“海珠智慧湿地建设”项目,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整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技术为湿地赋能,提升管理效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套基础设施、四大能力中心、六大应用体系”建设。其中六大应用体系涵盖湿地公众服务、湿地综合管控、湿地大数据监管、湿地科研宣教、综合运营和生物多样性体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