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生态转“绿”激活力
谈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你会想到什么?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的广袤壮阔,还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人迹罕至?在这片“沙海”的西北边缘,一条逾百万亩的人工林带傲然挺立,它就是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徐矿集团所属的阿克苏热电公司就坐落在这条沙漠与绿洲的分界线上。
走进这片“绿色家园”,全封闭式气膜煤场如同一个巨型白色穹顶笼罩在戈壁之上。建筑高度35.8米、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可贮煤量达6万多吨……穹顶之下,斗轮机挥舞臂膀,每日近4000吨燃煤顺着运输皮带运往机组,整个过程“运煤不见煤,发电不见灰”。
该公司燃料专工曾志宏说,与传统煤场相比,该项目采用全封闭设计,搭载风速与雪荷载传感器、变频风机、煤场喷淋枪、消防炮等设施,集新风、补压、气膜内空气循环等智能控制系统于一体,构成“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精准化治理”的完整闭环,有效降低煤场煤尘污染,改善周边空气环境,同时减少风损、雨损等外部因素带来的煤炭流失,具有良好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是徐矿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色印证。
近年来,徐矿集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走生态优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列、生态环境保护走在前列、生态环境治理走在前列,矿山开采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工业生产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近日,中国工程院发布“超级工程研究”成果,徐矿集团《徐州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上榜。该工程以潘安湖、九里湖、安国湖“三大湿地”建设为标志性成果,创造性探索实施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观光旅游”四位一体的新型治理模式,徐矿集团协同助力徐州实现了“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蝶变,在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全国典范。
在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旁的张双楼煤矿,一项关系到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来到该矿高盐水治理项目施工现场,只见砼车穿梭,搅拌车轰鸣,挖掘机挥舞“臂膀”作业……原先的矸石山如今换了新颜,一座座高盐水蓄水池初具规模。
“矿井高盐水处理一直是制约我们矿向‘绿’转型的难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层间会涌出大量的高盐高酸矿井水,这些高盐水不仅会腐蚀设备,直接排放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污染周围环境。”该项目负责人赵科宇介绍道。
面对丰富的矿井水资源,如何在效益与环保间寻求破局之道,成为该矿建设“绿色矿山”的突破口。经过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实验,该矿交出了“井上井下双重治理”的新方案。“井下,我们将高盐水进行预处理,直接复用在井下防尘系统;井上,在矸石山‘原址’上规划建设高盐水集中处理中心,通过‘预处理+反渗透+化学软化+超滤’等多级处理工艺将高盐水处理至生活用水级别。”赵科宇介绍。
如今,井下已有的原本浑浊的矿井水经过高盐水处理系统的层层“筛选”,变得清澈透明,顺着出水渠缓缓地流向井下防尘系统,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减少了矿井水外排、渗漏会造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周边生态破坏等问题,实现效益和环保共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