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从“一苗难求”到“白菜价”,智飞生物的躺赚时代结束了
虞尔湖
潮起网「于见专栏」
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HPV疫苗曾是“一苗难求”,价格也因为“供不应求”而被不断炒高。而背后有“疫苗大王”之称的行业头部企业智飞生物,也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时至2024年,曾经市值数千亿的智飞生物,市值也随着其业绩的下滑,而不断蒸发,甚至相比其顶峰时期,已蒸发超过3000亿元。
据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HPV疫苗竞争的白热化,智飞生物靠代理“躺赚”的时代一去不返。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行业在推广方面“用力过猛”,而让市场透支,加上尚未接种疫苗的适龄女性受经济因素等的影响,导致行业的增量与存量市场,都在面临挑战。
这种趋势,通过大部分疫苗企业公布的财报数据就可以窥见一斑。众多疫苗企业的业绩下滑,存货周转率和产品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便是最佳的印证。那么,曾被贴上“疫苗茅”标签的智飞生物,未来将何去何从?
业绩下滑市值缩水,智飞生物正在由盛及衰
据了解,智飞生物的最高市值曾到达过3500亿元,而不到4年时间,其市值缩水大半。投资者对其信心不足,显然与疫苗行业的发展走向,以及智飞生物的业绩表现有关。
据10月份智飞生物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27.86亿元,同比减少4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1亿元,同比减少67.07%。这也意味着,智飞生物录得了一份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
单看第三季度,智飞生物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45.28亿元,同比减少69.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69.6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对此,智飞生物在财报中表示,公司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本期市场推广工作未达预期,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智飞生物的业绩下滑,早有预兆。尤其在盈利能力方面,过去几年智飞生物的表现,更是高低起伏。尤其是2019-2023年期间,其营收疯涨,但是净利润增长却停滞不前,部分年份甚至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由此可见,智飞生物的业绩拐点早已出现。如前文所述,这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也归因于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没有太多增长空间。由此也导致了,其客户的平均采购额大幅下滑。
例如,智飞生物近日宣布,和葛兰素史克签署了“合作补充协议”,主要就双方此前约定的带状疱疹疫苗合作期限及采购计划进行调整,带状疱疹疫苗合作期延长8年(2027-2034年),约定的近3年(2024-2026年)采购206亿元也变成近6年采购216亿元。
要知道,二者合作仅一年时间,便签署补充协议。虽然延长了合作期限,但采购计划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或许也是智飞生物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
而从疫苗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智飞生物面临的行业环境,同样不容乐观。通过对比HPV疫苗行业的万泰生物、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前三季度业绩数据可知,三者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疫苗行业的发展整体承压之时,作为当前疫苗销售规模超百亿的公司,智飞生物也难以独善其身。种种数据表明,智飞生物已经发出了由盛及衰的信号。
市场需求疲软叠加价格战,智飞生物盈利能力堪忧
据了解,国内市面上最常用的四款HPV疫苗,分别为默沙东九价HPV疫苗、默沙东四价HPV疫苗、万泰生物二价HPV疫苗、沃森生物二价HPV疫苗。而作为默沙东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在国内的独家代理商,智飞生物过去几年可谓“风光无限”。
不过,作为进口疫苗的代理商,智飞生物赚的只是差价,对上游与下游都缺少主动权。无论是代理权,还是产品定价,智飞生物都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因此其毛利率也勉强维持在30%左右已实属不易,并无太大上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其对代理产品的过于依赖,也让其毛利率水平十分受限。以2023年数据为例,期间公司的代理产品收入占比达到98%。而即使上游供应商没有涨价,在终端销售价格下滑的消极影响下,“薄利多销”已经成为了智飞生物的无奈选择。
由此也导致了,其代理业务的毛利率也有下滑趋势。可供查询的数据是,从2020到2023年,其毛利率已经减少了近10%。这也意味着,公司赚取的中间差价空间正在变小。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疫苗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智飞生物曾经在部分疫苗产品上的“垄断”地位,正在被挑战。例如,此前九价HPV疫苗市场,基本是智飞生物的天下。然而,2025年,多家生物科技企业的九价疫苗即将上市开售,将会进一步冲击治飞生物原有的市场。
例如,2024年8月,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上市申请获受理,成为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九价疫苗。而截至目前,沃森生物、博唯生物、瑞科生物等企业的九价HPV疫苗均处于三期临床阶段。有机构研报指出,2025年后将会有多款九价HPV疫苗上市。
这也意味着,过去因为代理模式,在九价疫苗赛道“一家独大”的智飞生物,市场将被分食。随之而来的便是,HPV疫苗市场也从昔日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
与此同时,基于不同疫苗厂商之间的价格战,也开始全面打响。例如,近日,“国产HPV疫苗降价”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社会热议。据媒体报道,两大国产疫苗在集体采购中最多降到了27.5元/支,最高降价90%,而背后的疫苗厂商,就是万泰和沃森;国产疫苗带头降价,也被网友调侃为,曾经一苗难求甚至价格高不可攀,如今却已降价成了一杯奶茶的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智飞生物的四价批签发量同比暴跌92%。而在其市场主战场,九价HPV疫苗的批签发量,目前虽然没受太大影响,但实际市场供大于求以及二剂接种也在今年年初被通过,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该类产品未来降价,也几乎也成了必然。
库存高企研发面临挑战,第二增长曲线难寻
如前文所述,智飞生物在严重依赖进口疫苗代理业务的同时,也在发力自主研发新产品,也试图走出困局。
据其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智飞生物自年初以来的研发费用支出为6.96亿元,较去年略有增长。持续且稳定的研发投入是智飞生物研发管线高效推进的基石。据了解,除了新冠系列项目,智飞生物自主研发的项目已达32项,其中18项处于临床试验或申请注册阶段。
据分析,智飞生物加码研发的原因是,近年起来其在应收账款与库存方面,双双承压。历史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智飞生物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7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达到108.4亿元。而到了第一季度末,智飞生物货币资金29.7亿元,较期初减少53.13%;短期借款45.8亿元,较年初增加19亿元。
而在此前的2019年至2023年,智飞生物应收账款分别为44.37亿元、66.24亿元、128.68亿元、206.14亿元和270.59亿元,分别占当年营收41.9%、43.6%、42%、53.9%和51.1%。
由此可见,应收账款与营收规模相比,是智飞生物不小的财务负担。而在存货方面,2019年至2023年,智飞生物的存货分别为24.8亿元、34.1亿元、73.9亿元、80.2亿元和89.9亿元。
很显然,这样的财务结构形成,与其智飞生物生物制品销售量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默沙东四价、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为1034.3万支、3655.1万支。智飞生物生物制品销售量为2749.1万剂,同比减少82.66%;生物制品库存量为4209.6万剂。
而且,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应收账款主要由一年以内的账款构成,占比约为94.43%。在其中六个月以内的账款占一年以内账款的比例约为80.51%。对此,智飞生物披露的投资者关系互动表显示,投资者对其经营风险也提出了质疑。
不过,智飞生物在年初明确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及时跟进行业政策,重视产品销售事前的风险控制、事中的履约跟进以及事后的有效沟通,进一步降低呆坏账发生的风险。
只是,智飞生物如此安抚投资者的情绪,二级资本市场并不买账,其股价也从2023年年底高峰期的69.27元/股,大幅下跌至如今的25.25元/股,下跌幅度甚至远不止腰斩。
据分析,智飞生物利润增速走低,还与其在报告期内存在大额减值计提有关。历年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智飞生物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分别为-1.91亿元、-4.21亿元、-3.53亿元;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分别为-0.93亿元、-1.09亿元、-3.12亿元。
因此,虽然智飞生物在通过加码研发试图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例如上文提及的2023年,智飞生物公告与GSK的合作,就是在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领域的新尝试,在原有HPV赛道上进行业务拓展,由此也足以说明,智飞生物想要通过新品“破圈”,并非易事。
但是GSK对其采购受限于疫苗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外部风险,外界对其如何摆脱过于依赖进口疫苗代理业务的担忧,依然挥之不去。
结语
头顶“疫苗茅”光环的智飞生物,如今因为业绩下滑、股价下跌,其发展隐忧也逐渐暴露。无论是其过于依赖代理业务,还是因为近年以来疫苗越来越不好“卖”,签发量暴跌,以及其应收账款占比过高,导致其库存高企、现金流承压,都预示着智飞生物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期待这个曾经的千亿疫苗巨头,能够通过加码研发,布局第二条增长曲线,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主研发这条路,虽然未来可期,但是同样道阻且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