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企业发债融资券商去年创设信用保护工具合计规模超178亿元
信用保护工具在疏通民企债券融资渠道、降低民企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券商正积极开展信用保护工具相关业务,支持企业发债融资、提振市场信心。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券商创设信用保护工具合计规模达178.67亿元,其中,3家券商的创设规模增长显著,较上一年创设规模增长均超1亿元。
6家创设规模均超10亿元
信用保护工具是指信用保护卖方和信用保护买方达成的,约定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买方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式向卖方支付信用保护费用,由卖方就约定的一个或多个参考实体或符合特定债务种类和债务特征的一个或多个、一类或多类债务向买方提供信用风险保护的金融工具,包括信用保护合约和信用保护凭证。
从参与主体来看,截至1月23日,已有18家券商备案上交所信用保护合约核心交易商,16家券商备案上交所信用保护凭证创设机构;深交所方面,有16家券商备案信用保护合约核心交易商,11家券商备案信用保护凭证创设机构。
1月22日晚间,中证协发布了2024年证券公司信用保护工具专项统计结果,统计对象为已获备案的18家证券公司类核心交易商。统计数据口径为“证券公司创设信用保护工具规模”。
从券商信用保护工具创设规模来看,2024年,在已获备案的18家券商类核心交易商中,有12家券商创设了信用保护工具,创设规模合计为178.67亿元,其中,有6家券商创设规模均超10亿元。华泰证券的创设规模居首,达46.8亿元;其次是中国银河,创设规模为36.72亿元;申万宏源、中金公司的创设规模分别为30.8亿元、21.7亿元;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创设规模也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14亿元、12.8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积极参与信用保护工具的创设,可以帮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容易进入债券市场,拓宽其融资渠道,并帮助发债企业以更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同时,信用保护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信用风险从投资者转移至创设方,实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有利于提高债券的流动性、提振市场情绪与交投活跃度,整体而言,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多家券商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的规模实现显著增长。例如,广发证券2024年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的规模为3.5亿元,创设规模相较上一年增长了3亿元,增幅为600%,券商创设规模排行也从2023年的第13名跃升至2024年的第8名;中国银河2024年创设信用保护工具规模为36.7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35亿元,增幅为6.84%,券商创设规模排行从2023年的第5名跃升至2024年的第2名;中信建投2024年创设信用保护工具规模为3.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2亿元,增幅为52.17%。
当前,券商正积极发力信用保护工具业务,为企业发债融资保驾护航。其中,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充分发挥综合平台优势,通过信用衍生品交易结构的创新,开拓了多种盘活实体企业存量资产、支持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探索出一套“信用保护工具+”综合服务方案,实现了交易所信用保护工具品种全覆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去年8月份,国泰君安作为主承销商,助力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同时,国泰君安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设了规模达10亿元的信用保护工具。国泰君安表示,将充分发挥在债券承销、交易定价与风险管理领域的综合优势,通过“担保+信用保护工具”模式助力改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